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5月26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开始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477-5111789
传 真:0477-5111789
通讯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生态环境局
邮 编:017000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在地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项目基本情况 |
污染防治措施及排放情况 |
1 |
长城钻探2025年苏10区块第一批产能建设配套天然气管线项目 |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苏里格气田分公司 |
鄂尔多斯市则渊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长城钻探2025年苏10区块第一批产能建设配套天然气管线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本项目共建设5条天然气集气管线,管线全长7068米,5条管线日输送天然气最大量为12万立方米/天,管线所连接各采气井为区块内新建的采气井或区块中现有采气井,其中新建未确定坐标井均属于区块环评中规划井场,且已完成单井备案。 |
(一)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根据报告书,本项目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管线敷设对土地类型的影响及对动植物的扰动。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生态恢复措施包括: (1)管线生态保护措施 控制在施工作业带,并使用显著标志(如彩旗或彩色条带)加以界定;施工过程中表土单独堆存、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采取边铺设管道边分层覆土的措施,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时,应尽量避开,不得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场所;加强施工队伍职工环境保护思想教育,规范施工人员行为,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带以外的作物和树木,不准乱挖,乱采野生植物,不准随便破坏动物巢穴,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对施工过程中临时破坏的植被,施工结束后在第一个播种季节进行植被恢复,选择周边生长的浅根植被(沙打旺、沙柳)进行恢复,同时组织养护人员定期巡检,发现植被未存活地块及时补种,保证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达100%,要求覆盖度和成活率不低于周边现状;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工并报告相关部门。 (2)防风治沙措施 管线防风治沙工程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案。麦草方格沙障内用沙打旺草籽等易活植被草籽对沙地进行绿化;施工中产生的临时堆土和弃渣采取编织袋挡土墙临时拦挡。 (3)对基本草原的管护 管线临时占用基本草原1.4001公顷,制定了基本草原环境保护方案。施工前应征得有关林业与草原管理部门同意,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未批复前严禁擅自动工,并采取补偿措施和落实占补平衡;对临时占用的草原,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4)对公益林的保护措施 管线临时占用Ⅱ级公益林3.6167公顷,Ш级公益林1.2027公顷,施工前应征得有关林业与草原管理部门同意,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未批复前严禁擅自动工;施工中首先应优化集气管线的选址及布置,减少对公益林的占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及施工人员、机械活动范围,减少对公益林的影响;施工时对于临时占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植被,要求覆盖度和成活率不低于周边现状。 2.运行期生态保护措施 报告书提出的运行期生态恢复措施为:加强对井场、管线、道路恢复植被的抚育工作,并定期采取养护、补种等措施,使植被覆盖度不低于现状水平,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达100%;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在施工期及正式投运后5年内对每条管线的占地区域、扰动区域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因子为植被成活率、盖度、物种、防风固沙措施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监测频次施工期至少一次,运营期一次/年。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书,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以及焊接、补口废气。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包括:施工期间配备洒水车进行洒水抑尘,大风天气停止施工作业,限制车辆车速等;施工地点靠近敏感点时,在施工区域靠近敏感点一侧设置高2.5米围挡,敏感点附近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防止浮尘产生,有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使设备运转良好,同时选用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动力设备;使用产尘量较少的焊接方法;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减少焊条用量;优化补口工艺,减少收缩套(带)使用量,控制加热温度,减少有机废气产生量;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及时开挖,及时回填,施工结束立即对管线进行植被恢复。 2.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书,本项目为天然气管线工程,管道无泄压放空阀,正常工况下无废气排放。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书,本项目采用空气试压,无生产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活污水。 报告书提出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施工生活污水(28.8立方米)由2立方米污水罐暂存,定期拉送至就近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 2.运营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书,本项目运营期管线由原工作人员调配进行维护,不新增劳动定员,无新增生活污水产生。 (四)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报告书提出的防治措施包括:管道埋设深度为管顶覆土深度1.5米以下,加强地下管道及设施的固化和密封,采用防腐蚀和防爆材料,输气管线运行过程中采用压力监测等多种途径的监测手段。 评估认为,报告书提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原则可行。 (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1.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 根据报告书,施工期噪声源主要包括各种施工机械和车辆及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等,报告书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告知周边敏感点;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夜间不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动力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在施工区域靠近敏感点一侧设置高2.5米围挡。在采取上述措施,项目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运营期噪声控制措施 根据报告书,本项目仅建设管线,不涉及泵房等噪声源,因此本项目正常工况下运营期不产生噪声。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生活垃圾、施工垃圾、试压前清管废渣。 报告书提出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包括:生活垃圾(0.6吨)集中收集后暂存于生活垃圾桶,每天施工结束后带回施工队居住地,倒入当地生活垃圾桶,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试压前清管废渣(3.534千克)集中收集后送往指定一般固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施工垃圾(1.4吨)主要为废弃的边角料、焊条、焊渣,集中收集后作为废品外售。 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书,本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垃圾,运行过程中不清管,不产生清管废渣,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七)风险防范 根据报告书,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管线内的天然气(以甲烷计)。本项目各危险单元Q值均小于1,环境风险潜势为I,判定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报告书提出,管线全线采用抗冲击性能好的三层PE加强级防腐层的联合保护方法;按规定进行设备维修、保养,及时更换易损及老化部件;强自动控制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控制压力平衡,采取先进的自动报警系统;在集输系统运营期间,定期对管线进行超声波检查,对壁厚低于规定要求的管段应及时更换,消除爆管的隐患;定期对集输管线上的安全保护设施,如截断阀、安全阀进行检查;定期对管线进行巡视,在管线上方设置标志;在距离村庄较近的地区(包括附近敏感点),相应地提高了防护等级,增加管线壁厚、加强管道的防腐,增加套管等措施;加强对管道沿线群众的安全教育,普及天然气管道输送知识,提高管道穿越段村庄居民的安全防护意识等。 |